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重新定義智能手機,大模型會是手機廠商的偽命題嗎?

2023-12-13 16:22
雷科技
關注

短期要輕視,長期要重視。

毋庸置疑,2023 年科技行業(yè)最重要的產品技術突破都來自大模型和生成式 AI 技術,上到各國政要精英,下到普通網友都見識到了大模型帶來的突破性改變。年初,微軟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在接受德國商報采訪時就感慨:

「ChatGPT 像互聯(lián)網發(fā)明一樣重要,將會改變世界。」

智能手機廠商也看到了大模型的技術突破,以及與智能手機結合的巨大潛力。

今年 5 月,谷歌在 I/O 開發(fā)者大會上就宣布將在 Pixel 上內置端側大模型,而后,主流手機廠商陸續(xù)被曝將在手機上支持大模型,涵蓋了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榮耀等主流手機廠商。

到了年底,除了三星、榮耀將在 2024 年年初正式推出搭載端側大模型的新機,各家都在手機終端上搭載或接入了自主訓練的大模型。但對于大部分手機用戶而言,更關心的可能還是,搭載大模型對于智能手機到底意味著什么?

大模型手機目前的動態(tài)?哪些廠商做了?

嚴格來說,目前手機行業(yè)還處于 AI 大模型的混戰(zhàn)前夜。一些廠商已經只差臨門一腳,就能將大模型正式帶到手機上,另一些廠商還差一些準備,還有一些處于更早的準備階段。

b6df4847f5eb4611a95340db6380094a.png

圖/ OPPO

華為、小米、OPPO 稍早前在最新版系統(tǒng)中都接入了自主訓練的大模型,并應用在小藝、小愛同學、小布等 AI 助手上,目前基本都進入公測階段。vivo X100 系列則首發(fā)搭載自主訓練的藍心端側大模型,也應用在了藍心小 V 上。

谷歌比 vivo 更早,10 月就在 Pixel 8 Pro 上正式落地端側大模型 PaLM2(壁虎版)。12 月 6 日,谷歌發(fā)布新一代大模型 Gemini 后,也很快將輕量化的 Gemini Nano 更新到 Pixel 8 Pro 上,還將 Gemini Nano 的能力整合進 Android 系統(tǒng)。

至于三星和榮耀,基本可以斷定將在明年年初發(fā)布的新機——Galaxy S24 系列和 Magic6 系列上首發(fā)搭載端側大模型,三星?S24 將搭載自主訓練的高斯(Gauss)大模型,榮耀則在高通驍龍峰會上透露:

榮耀 Magic6 將搭載全新的第三代驍龍 8 移動平臺,支持 70 億參數的 AI 端側大模型。

大模型手機,給用戶帶來什么價值?

從長期來看,大模型的根本改變在于人機交互方式的變革,用戶將從 GUI(用戶圖形界面)遷移到新的交互方式,必然將顛覆我們最重要的移動設備——智能手機。就像金山辦公 CEO 章慶元指出的,Office 一直是很復雜的,很多功能的學習成本很高,AI 能大幅降低使用門檻。

930e5056a9725eb690b465dda0e5ec2f.jpg

用說話的方式「操作」軟件,圖/央視

當然,交互方式的變革是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變革,但用戶希望看到「摸得到、用得上」的改進。而在當下,幾乎所有廠商都優(yōu)先選擇從 AI 助手切入。

同樣對于用戶來說,在接入大模型支持之后,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手機內置 AI 助手更能理解用戶的自然語言表達,隨之而來的就是對話變得更加自然。通俗來講,大模型加持的 AI 助手更能聽懂人類的話,包括比較復雜的語音指令,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過去 AI 助手的長期問題。

也受益于大模型支持,AI 助手在系統(tǒng)層面能夠更便捷地實現文章摘要、生成文案/文章以及圖片處理等大模型的操作。另外在 Pixel 8 Pro 上,谷歌除了讓 Google Assistant 和相冊支持大模型,最近還實現了端側離線的文字轉錄、自動回復等功能。

gemini-nano-smart-suggestions.png

AI 自動回復,圖/谷歌

雖然所有人的共識都是把大模型帶到手機上,但總的來說,手機廠商仍然處在一個摸索的階段,消費者、手機廠商都需要適應新的變化。

大模型手機,跟普通手機+ ChatGPT 或者智能助理 App 的區(qū)別?

核心的區(qū)別在于對個人數據的隱私保護以及本地數據的處理,這基本也是端側大模型勢在必行的原因所在。

簡單來說,云端大模型雖然在算力上有絕對的優(yōu)勢,但存在很大的隱私泄露風險。相反,端側大模型的數據處理都在端側,用戶的個人數據將不會上傳至云端服務器,用戶才會放心將數據交給 AI 去學習,這才能為手機 AI 助手真正成為個人助理提供了先決條件。

1696a08148a34e348ba3838eb7ea5a1f.jpeg

榮耀 CEO 趙明,圖/榮耀

就像榮耀 CEO 趙明指出,端側 AI 大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戶,「知道我?guī)c睡覺,知道我喜歡吃什么,能解決我的即時需求,相當于擁有洞察我需求的能力!

然而,這是第三方平臺難以克服的。

大模型手機,是不是一定要 AI 芯片?

理論上不需要,但實際還是需要。首先要知道,我們通常說的是 AI 芯片,實際是指廣義上的 AI 芯片,即包括 GPU 這類并非專門為 AI 計算而設計的芯片。

70344b12gy1hi1sjkj9pnj212w0kf0xd.jpg

CPU、GPU、NPU 都能用于 AI 加速計算,圖/英特爾

如果只是接入云端大模型,自然不需要終端設備擁有多強的算力和 AI 芯片;但如果要運行端側大模型,無疑需要較為強大的算力。

理論上,CPU、GPU 都可以進行并行計算,但效率、能耗控制肯定比不上專門用來 AI 加速計算的 NPU/TPU 等神經處理單元。所以不考慮手機接入云端大模型的情況下,手機運行大模型實際上離不開 AI 芯片的算力支持。

為什么蘋果沒動作?

嚴格來說,蘋果并非沒動作。今年 WWDC 大會上,蘋果就介紹了 iPhone 上的自動更正功能,你每按下一次空格鍵,基于 Transformer 語言模型就會在 iPhone 上本地運行一次,「推理」出一個單詞或句子。

Fx4Idq4aUAAgKk8.png

WWDC 上,圖/蘋果

此外據彭博社報道,蘋果已經基于自研大模型框架 Ajax 創(chuàng)建了首個聊天機器人服務——Apple GPT,僅限于內部使用。

幾乎肯定的是,追求隱私安全的蘋果不會選擇接入云端大模型,而是謀求在 iPhone 上本地運行大模型,繞過很多基于云的 AI 面臨的數據隱私問題。

但要如何在算力有限的手機上實現較好的大模型能力表現,這對于所有手機廠商都是一個問題?

事實上,如果你至少用過 ChatGPT(基于 GPT-3.5),目前正在公測的一眾國產手機 AI 助手的邏輯推理、上下文理解等等方面都很難讓你滿意,就算是那些接入云端大模型的。

相較于他們,蘋果更加保守,也可以說是謹慎。

Google Gemini 發(fā)布,安卓的大模型動態(tài)?

9d2b16ed47f24d8db1b399241b6e8032.jpg

圖/谷歌

就像前文所提,谷歌在發(fā)布 Gemini 時就按照不同定位和參數分為三個版本:Ultra、Pro、Nano。其中,Gemini Nano 就定位于在移動設備上本地運行,并首發(fā)搭載在 Pixel 8 Pro 上。

與此同時,Gemini Nano 能力是內置在 Android 系統(tǒng)中,未來不只是 Pixel 機型,開發(fā)者可以通過 AICore API 直接調用其他 Android 手機的 Gemini AI 能力(在硬件算力上有要求)。

大模型手機是不是偽命題?

不是。

誠然,手機廠商很多時候過度夸大了現階段的大模型對于手機的價值,但不能忽略大模型帶來的潛在價值,更詳細的可以參看前文的回答。

目前手機廠商還在不斷探索大模型與智能手機的結合,實際效果確實不大,甚至部分廠商只是接入了云端大模型,還沒有搭載端側大模型,所以在隱私數據上依然存在嚴重的安全問題。

事實上,如果我們查看各家官網對最新旗艦機型的介紹頁就能明白,手機廠商也知道大模型現階段的價值,華為 Mate60 系列、小米 14 都強調了新系統(tǒng)的設計,卻絲毫沒有提及大模型,只有 vivo 100 系列在最后提到了藍心端側大模型。

Snipaste_2023-12-13_13-05-51.png

vivo X100 是唯一一款介紹大模型的國產新旗艦,圖/ vivo

所以對用戶來說,現階段在選購的時候,確實沒有必要考慮大模型帶來的影響。但兩三年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fā)生變化。

為什么手機廠商要炒作大模型手機?

最直接的原因還是「秀肌肉」。作為今年最熱門的技術方向,大模型幾乎出現在了每一個技術展會,如今國產手機廠商都在宣傳「技術領先」,自然也不可能放過大模型技術。

另一方面,智能手機發(fā)展到今天,硬件和軟件產品形態(tài)都已經非常成熟,大模型在事實層面和宣傳層面都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出口」,可以突破現有的產品形態(tài),重新刺激市場。

當然,還在萎靡的手機市場也是重要的背景因素。

    來源:雷科技

           原文標題 : 重新定義智能手機,大模型會是手機廠商的偽命題嗎?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人工智能 獵頭職位 更多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