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科學家或已發(fā)現(xiàn)診斷難以捉摸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方法

研究人員在患者腦脊液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獨特的蛋白質模式,這可能有助于更早地診斷和治療進行性核上性麻痹。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7月3日消息

進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是一種神秘而致命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通常直到患者死亡并進行尸檢后才被診斷出來。但現(xiàn)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UCSF)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一種在患者還活著的時候識別這種疾病的方法。

腦部掃描顯示紅色圓圈區(qū)域存在進行性核上性麻痹

近日發(fā)表在《神經(jīng)病學》(Neurology)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使用了一種新型高通量技術,該技術可以在極少量腦脊液中測量數(shù)千種蛋白質,從而發(fā)現(xiàn)了 PSP 患者腦脊液中的一種特定模式。

研究于2024年7月3日發(fā)表在《Neurology》(最新影響因子:7.7)雜志上

研究人員希望這些蛋白質生物標志物能夠推動診斷測試和靶向療法的開發(fā),以阻止該疾病的致命進程。

25 年前,當《10》和《亞瑟》的主演達德利·摩爾(Dudley Moore)公開自己患有 PSP 時,這種疾病才引起了公眾的注意。PSP 經(jīng)常被誤診為帕金森病,但 PSP 發(fā)展更快,且患者對帕金森病的治療方法沒有反應。大多數(shù) PSP 患者在癥狀出現(xiàn)后約七年內去世。

早期診斷至關重要,因為早期治療效果最佳

據(jù)信 PSP 是由 tau 蛋白的積累引起的,這種積累會導致細胞衰弱和死亡。它是一種影響認知、運動和行為的額顳葉失智(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類型PSP 的典型癥狀包括平衡能力差、頻繁向后摔倒以及眼睛上下移動困難。

與阿爾茨海默病不同,目前沒有 tau 蛋白掃描、血液測試或 MRI 可以提供 PSP 的明確診斷許多患者的疾病都未被發(fā)現(xiàn),” UCSF 神經(jīng)病學系、記憶與衰老中心(Memory and Aging Center)以及威爾神經(jīng)科學研究所(Weill Institute for Neurosciences)的聯(lián)合資深作者、醫(yī)學博士 Julio Rojas 博士說。

當新的藥物被批準用于治療 PSP 時,患者的最佳機會將是在疾病的最早期接受治療,這是最有可能有效的,”他說。

共同資深作者、UCSF 神經(jīng)病學系記憶與衰老中心特聘教授兼阿爾茨海默病和額顳葉失智臨床試驗項目主任、醫(yī)學博士 Adam Boxer 博士表示,無法識別 PSP 阻礙了新療法的開發(fā)。

之前的研究已經(jīng)強調了 PSP 中幾種非特異性神經(jīng)退行性生物標志物的價值,但它們在診斷方面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有限,尤其是在這一關鍵疾病早期階段,”他說。

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基于高選擇性特異性結合蛋白質的分子進行蛋白質分析的高通量技術來測量這些蛋白質生物標志物。

該研究共有 136 名參與者,平均年齡為 70 歲,包括來自 UCSF 和其他機構的癥狀與 PSP 相符的患者,以及經(jīng)尸檢確認的 PSP 病例。科學家們將這些病例的生物標志物與在世患者、健康參與者以及其他形式的 FTD 患者進行了比較。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與研究中的健康參與者相比,確診或疑似 PSP 患者的大多數(shù)蛋白質含量較低。經(jīng)尸檢確認的 PSP 病例的蛋白質特征也與其他形式的 FTD 經(jīng)尸檢確認的病例以及在世患者不同。

所有確診或疑似 PSP 患者的神經(jīng)退行性相關蛋白質水平均較高。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些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的炎性蛋白質,以及幾種與關鍵腦細胞功能相關、未來可通過治療進行調控的蛋白質水平降低

“這項工作的目的為在未來臨床試驗中使用這些新發(fā)現(xiàn)的蛋白質建立一個框架,”第一作者 Amy Wise 表示,她曾是 UCSF 神經(jīng)病學系和記憶與衰老中心的研究員,目前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的醫(yī)學生,“我們希望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單一的生物標志物,或血液檢查或腰穿的生物標志物組合,能夠為 PSP 提供明確的診斷和預后結果。”

創(chuàng)立于1864年的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參考文獻

Sour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Scientists may have found how to diagnose elusive neuro disorder

Reference:

Amy Wise, Jingyao Li, Mai Yamakawa, Joseph Loureiro, Brant Peterson, Kathleen Worringer, Rajeev Sivasankaran, Jose-Alberto Palma, Laura Mitic, Hilary W. Heuer, Argentina Lario-Lago, Adam M. Staffaroni, Annie Clark, Jack Taylor, Peter A. Ljubenkov, Lawren Vandevrede, Lea T. Grinberg, Salvatore Spina, William W. Seeley, Bruce L. Miller, Bradley F. Boeve, Bradford C. Dickerson, Murray Grossman, Irene Litvan, Alexander Pantelyat, Maria Carmela Tartaglia, Zihan Zhang, Anne-Marie A. Wills, Jessica Rexach, Julio C. Rojas, Adam L. Boxer. CSF Proteomics in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Neurology, 2024; 103 (3) DOI: 10.1212/WNL.0000000000209585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上的醫(yī)療信息僅作為信息資源提供與分享,不能用于或依賴于任何診斷或治療目的。此信息不應替代專業(yè)診斷或治療。在做出任何醫(yī)療決定或有關特定醫(yī)療狀況的指導之前,請咨詢你的醫(yī)生。

       原文標題 : 科學家或已發(fā)現(xiàn)診斷難以捉摸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方法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醫(yī)療科技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