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平臺:解密T3出行
T3出行是誰?
在很多人眼里,這家號稱“中國網約車‘國家隊’”的企業(yè),有一汽、東風、長安三大央企主機廠做股東;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啟動資金接近100億;有雄心勃勃的擴展目標——成為自動駕駛時代的核心玩家。
看上去是超級網約車運營商的架勢。
事實真的如此嗎?為更深入了解這家企業(yè),9月底,《電動汽車觀察家》前往T3出行南京總部,專訪了T3出行CTO譚天龍。出乎我們的意料,譚天龍表示,自成立之日起,T3出行的定位就是出行平臺,而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網約車運營商。
一方面,未來,T3出行平臺運營的網約車主要由合作伙伴持有和運營,T3出行以科技公司的身份,負責平臺開發(fā)和運營。另一方面,T3出行的車聯網平臺和出行平臺都對外開放,為有需求的出行企業(yè)提平臺管理服務和APP產品。
成立一年多,T3出行的平臺定位初見成效。目前,T3出行獨立APP月活躋身行業(yè)TOP3。譚天龍透露,T3出行的峰值日訂單接近50萬單,還在繼續(xù)快速增長。
開放平臺方面,譚天龍介紹,T3出行已經給幾家出行企業(yè)提供了獨立的出行APP。另外,T3出行和一汽、東風和長安,以及其他幾家車企的車聯網連通工作也正在進行。
1只做平臺,不為賣車
T3出行成立于2019年7月,是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一汽)、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風)和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安)三家車企聯合騰訊、阿里等共同成立的智慧出行平臺。
一汽、東風和長安的央企身份,讓T3出行成為不少人眼中的網約車“國家隊”——T3出行官網的介紹也是如此。
目前,除了長春,T3出行在國內其他城市的運營車都是電動汽車。
T3出行誕生之時,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而一汽、東風和長安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并不突出。
人們不禁要問,T3出行是不是要以網約車運營商的身份,幫助這幾家主機廠股東賣車?根據T3出行成立時的規(guī)劃,2025年投放的網約車數量將非?捎^,這對于任何一家主機廠來說,都是非常誘人的巨大訂單。
“絕不是。”譚天龍回答。
他強調,T3出行的定位并不是網約車運營商,而是為出行行業(yè)提供技術和服務的平臺公司,“賣車”是對T3出行主機廠背景的誤解。三大主機廠之所以聯合其他合作伙伴成立T3出行,關鍵是為未來出行市場做準備。
譚天龍表示,隨著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以及車輛由所有權向使用權的逐步轉化,車企如果繼續(xù)只做車輛制造商,而沒有在出行技術、數據、服務等方面積累足夠的經驗,必然會淪為貼牌工廠,在市場競爭中處于被動。
T3出行的平臺定義,首先是在聚焦網約車運營階段,提供充足的運力供給,保障用車體驗。未來,該平臺運營的車輛將以合作伙伴持有為主,車輛管理和司機管理則全部為合作伙伴負責。
目前,T3出行運營車輛近3萬輛,以長安逸動EV、東風風神E70和紅旗HS3為主。譚天龍介紹,合作伙伴購買的車型需要加裝T3出行V.D.R安全防護系統(tǒng)。
2堅持B2C,與合作伙伴共生共榮
堅持B2C,是譚天龍在采訪中,提到最多的。
這里的B指的是B端合規(guī)運力。譚天龍介紹,和部分出行公司允許個人用戶營運車輛不同,T3出行的合作伙伴,必須是有規(guī);芾碥囕v和司機經驗的企業(yè),包括租車公司、公交集團和經銷商集團等。
在他看來,只有堅持B2C的運營模式,才能保證T3出行的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如果為追求規(guī)模和速度,采用C2C模式的話,難以把控運營效率和質量,不利于企業(yè)長期良性發(fā)展。
在實際操作中,這些合作伙伴負責車輛購買、運營、車輛維保、司機管理等,T3出行則以科技公司的身份,負責出行平臺的開發(fā)和運營。
按照計劃,到今年年底,T3出行的運營車輛要達到5萬輛。在擴充車隊規(guī)模的同時,司機招募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譚天龍介紹,除了現有的司機,今年,T3出行還計劃再招3萬名司機。
譚天龍介紹,雖然T3出行不建樁,但有自己的充電平臺,通過和充電樁運營商談判,以市場最低價提供給T3出行司機使用。一方面,司機充電費用低,另一方面,司機可以通過車機直接結算,更便捷,成本更低。
在南京采訪期間,《電動汽車觀察家》打到一輛T3出行的網約車,司機師傅告訴我,他之前做滴滴司機,平臺從和租賃公司的合作中抽成,除去車輛租金、維修費用等,到手的收入相對較低。在T3出行工作后,充電比普通充電樁便宜得多,車輛配件也可以去指定4S店更換,整體收入高于之前。
“我對目前的司機服務比較滿意,T3出行招的司機,相當一部分都是有運營經驗的司機”。他說。
譚天龍也提到,T3出行已經建立了一套對司機的評分體系和淘汰機制,線上通過車內外攝像頭對司機的違規(guī)行為,如抽煙、闖紅燈等做記錄、提醒,線下通過合作伙伴加強對司機的管理。獎懲并行提升司機的服務質量。
3市占率20至30%達標,電動車助力加速
擴大車隊和司機規(guī)模、加強司機管理,都是為實現T3出行的目標——市占率達到20%至30%。
譚天龍表示,很多出行企業(yè)初期攻城略地的速度很快,著重宣傳開城的數量,這種跑馬圈地式的擴張方式意義不大。而T3出行更看重所在城市的市占率,一年左右,開城地的網約車市占率要達到20%至30%。只有達到這種水平,當地的業(yè)務才能做精做透,保證客戶體驗,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目前,T3出行正式開城的城市有10個。未來,T3出行的新車,也基本按照每座城市網約車市占率20%至30%的數字投放。
另外,譚天龍介紹,T3出行目前的日訂單已經接近50萬單。按照T3出行的三年計劃,兩年后,日訂單要達到300萬單左右。
另外,除了網約車,T3出行的出租車等產品線也在籌備當中。
在開城城市20%至30%的市占率基礎上,T3出行也有比較明確的盈利規(guī)劃。譚天龍的信心主要來自對電動汽車現狀的認可和前景的判斷。
譚天龍介紹,由于充電費用低,使用頻次高,根據測算,T3出行電動汽車全生命周期內,每公里的成本(包括購車成本、用車成本、能耗和折舊等)只有0.4元左右,大約是燃油車成本的一半。這也是T3出行選用電動汽車的直接原因。
目前,T3出行旗下運營的車型絕大部分都是一汽、東風、長安品牌,南京的車輛都是長安逸動EV和東風風神E70。
譚天龍告訴《電動汽車觀察家》,敲定購車款型之前,T3出行對市場上的18款電動車做了測試和市場調研,通過對比故障率、百公里電耗、返修率和其他實測參數,最終決定購買哪些車型。
以南京為例,T3出行的測試和調研結果顯示,百公里耗電14度左右(不開暖風),400公里以上的續(xù)航也很適合跑運營,全生命周期的成本都低至0.4元。
4開放平臺,備戰(zhàn)自動駕駛時代
T3出行的平臺定位還體現在其開放性,為有需求的出行企業(yè)提平臺管理服務和APP產品。
譚天龍介紹,T3出行目前有兩個開放平臺——車聯網開放平臺和出行開放平臺。車聯網開放平臺是為車聯網能力不足的出行企業(yè)提供,幫助他們管理和運營車輛,出行開放平臺是為出行企業(yè)開發(fā)面向私人用戶的APP,供對方獨立運營。
目前,T3出行已經為幾家出行公司開放了獨立的APP。
譚天龍強調,T3出行并沒有打算通過這兩項業(yè)務賺多少錢,而是希望借助這些開放平臺業(yè)務,讓更多出行企業(yè)和用戶能體驗車聯網技術的便利性。
另外,T3出行還希望借助車聯網技術,賦能主機廠。
譚天龍介透露,目前,T3出行正在聯合一汽、東風、長安和其他主機廠,統(tǒng)一營運車輛的前裝標準,車輛出廠時,就自帶標準化車聯網設備,就可以以更低成本、更便捷的方式連通平臺等。
另外,譚天龍表示,通過車聯網技術,T3出行在車端可以采集到近200種數據,一方面有利于自身提高運營效率;另一方面幫助主機廠,優(yōu)化運營車輛設計,降低制造成本。
聚焦平臺、開放技術,T3出行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成為未來出行市場的核心玩家。如譚天龍所說,自動駕駛時代到來之時,主機廠不一定要親自下場為用戶提供出行服務,但必須要有自己的抓手。T3出行,就是東風、長安和一汽的這個“抓手”。
可以看出,不論是車輛采購、管理,還是司機管理,或是出行平臺技術服務,T3出行都持非常開放的態(tài)度。褪去“國家隊”的光環(huán),T3出行的確更像是一家技術服務型公司。
T3出行品牌成立之時宣稱,2019年-2021年,將聚焦網約車運營;2021年-2025年,和產業(yè)鏈伙伴,在智能充電、維修保養(yǎng)、融資租賃等領域開展業(yè)務合作;2025年開始,致力于成為智慧出行的引領者。
以此來看,T3出行距離實現這幾個大目標還任重道遠。T3出行用一年多時間在南京、武漢和重慶等南方城市基本站穩(wěn)了腳跟,但在北方城市,其存在感還相對較弱。
這支“國家隊”能否后來居上,獲得更多運營企業(yè)和其他車企的信任,充分發(fā)揮出行平臺的功能,我們拭目以待。(完)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19日立即報名>> 【線下論壇】華邦電子與恩智浦聯合技術論壇
-
12月19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4(第九屆)物聯網產業(yè)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蔡司新能源汽車三電質量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蔡司新能源汽車三電質量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屆)全球數字經濟產業(yè)大會暨展覽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線下會議】全數會2024電子元器件展覽會
推薦專題
- IE工程師(汽車智聯) 惠州碩貝德無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銷售總監(jiān)-汽車電子方向 深圳市智立方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 結構工程師-汽車電子事業(yè)部(J10116) 深圳奧尼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產品工程師(汽車) 易思維(杭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項目經理(汽車內飾&汽車電子) 伯恩光學(惠州)有限公司
- 銷售經理(汽車新能源行業(yè)) 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級軟件工程師 廣東省/深圳市
- 自動化高級工程師 廣東省/深圳市
- 光器件研發(fā)工程師 福建省/福州市
- 銷售總監(jiān)(光器件) 北京市/海淀區(qū)
- 激光器高級銷售經理 上海市/虹口區(qū)
- 光器件物理工程師 北京市/海淀區(qū)
- 激光研發(fā)工程師 北京市/昌平區(qū)
- 技術專家 廣東省/江門市
- 封裝工程師 北京市/海淀區(qū)
- 結構工程師 廣東省/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