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Nature》子刊提出AI病理診斷解釋方案,或解決人工智能CFDA三類申報獲批關鍵難點

2019-06-05 09:39
動脈網
關注

AI可解釋性的研究

正如前文所示,該系統通過掃描器網絡、診斷器網絡、聚合器網絡,對AI輔助診斷的可解釋性進行了探索,最終會產生說明文字同ROI同步輸出。

可解釋性圖示

如上圖,a、b顯示的為全片腫瘤檢測結果,c、d、e則為生成的“特征感知注意圖”,對診斷細節(jié)進行描述。我們可以看到,針對每一張切片,系統在判讀后,除了常規(guī)地將ROI區(qū)域框選出來,還針對不同區(qū)域生成了解釋性文字。

其中,不同特征的文字被使用不同顏色加以區(qū)分,而該描述所對應的ROI,都被加以相同顏色的框表示,便于病理醫(yī)生查看時一一對應。

該系統描述了觀察到的一定數量的細胞特征以及特征感知注意圖,注意圖對網絡觀察到的視覺信息的類型給出了強有力的解釋(圖c-e)。實際上,注意圖包含了框選區(qū)域中每一個像素的權重,用以確定不同像素對于給定的特征觀察的重要程度,但輸出的內容卻并不是令人費解的數值,而是類似于病理醫(yī)生的判讀依據。

這樣專業(yè)化的文字表述加強了AI分析病理切片的可信度,當人類醫(yī)生與機器診斷結果不符時,醫(yī)生們也能夠更容易地對比自己與機器的診斷意見到底在何處有所區(qū)別,了解產生區(qū)別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診斷準確度。

系統網絡組件的評估

在算法結構方面,算法的各部分性能在完成后均被予以驗證。

首先,研究人員評估腫瘤和非腫瘤圖像的s-net的腫瘤檢測召回率(非腫瘤圖像表示內部沒有突出腫瘤的裁剪的滑動組織區(qū)域)。s-net達到94%的高真陽性(檢測到的腫瘤像素數/總注釋腫瘤像素)并同時維持95.3%的陰性召回率。

其次,研究人員使用了兩個評估指標驗證了生成的診斷描述的質量:雙語評估Understudy(BLEU)和基于共識的圖像描述評估(CIDEr)。而這些驗證結果顯示,該算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優(yōu)越性。

此項實驗突破了AI病理三類證審批的關鍵難點

囿于其決策流程的不可解釋性,“深度學習”一直被遵循循證醫(yī)學指南的臨床醫(yī)生拒之門外,成為了制約醫(yī)學影像人工智能發(fā)展,特別是獲得三類證審批的關鍵。

而本次實驗則為人工智能的審批提供新的思路:雖然現階段的人工智能仍不具備推理能力,但我們能將醫(yī)生的推理步驟模塊化,從而模擬推理的過程。此外,本次實驗中的文字匹配過程是按照WHO標準并具有嚴格依據的,這與許多基于多樣本深度學習生成的勾畫不同,實驗的每一個步驟都可由AI提供決策依據,并非單純概率云下的黑箱運算。

楊林教授現任職于迪英加CEO,這是迪英加科技在三類證申報過程中的一步堅實工作,用于解決CFDA三類證申報中廣泛要求的可解釋行提供了關鍵的核心技術解決方案。

在采訪過程之中,楊林教授也對本次實驗的不足之處進行了總結。首先,由于時間的原因,樣本的選擇檢測本身具有一定的封閉性,隨著持續(xù)數據收集的廣度和深度的提升,論文中的工作也一定會有改進之處。

其次,推理流程的劃分是否足夠細致,以及推理過程是否存在偶然性可以進一步論證。

最后,這項研究沒有控制參與病理醫(yī)師的疲勞程度,這可能是影響AUC的獨立因素,需要進一步研究這一系統對不同疲勞水平醫(yī)生的有效性。

總的來說,無論是人工智能技術,還是本次實驗的病理本身,我們都能看到很多突破的可能。目前的人工智能影像產品仍聚集于放射科,當他們嘗試進一步進入臨床相關科室時,這項技術同樣需要新的標準對其進行驗證。

此外,AI于病理的運用也遠不局限于切片識別,機體組織樣本中內部特征的量化分析與臨床評價;細胞和動物組織樣本的量化分析與藥效關系;細胞識別與分選;特殊染色結果的量化分析和臨床治療與預后也均有AI介入研究。病理于AI是一片看不見的深海。

文 | 趙泓維

網站、公眾號等轉載請聯系授權

<上一頁  1  2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醫(yī)療科技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