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新能源汽車混戰(zhàn),對抗特斯拉

2021-01-28 11:03
永洪科技
關注

近期,造車似乎成為科技巨頭們下一個發(fā)力的地方,蘋果、谷歌等巨頭均被曝出有造車的計劃;那么國內的科技巨頭們都有什么動作呢?

最近,華為又公開了一個關于汽車的核心專利,該專利名稱為“減速器、動力總成及車輛”,專利申請?zhí)枮椤癈N112248801A”。據悉,華為的這款新減速器可以應用于純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增程式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等,通過取消同步環(huán)的設置,利用轉角、轉速的控制,該減速器可實現(xiàn)無動力沖擊的換檔,縮短了換檔行程和同步時間,不僅節(jié)省成本,還能改善加速器的工作效率。從該專利可以看出,華為已經開始布局汽車行業(yè),同時在其技術的加持下,華為很有可能成為汽車行業(yè)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公司。

不難發(fā)現(xiàn),一塊電池+一塊芯片+一塊屏幕+一個鴻蒙系統(tǒng)+新型智控減速器+加上車規(guī)級激光雷達+5G技術,華為真不造車,但是有了華為,國內車企只需造一個車殼就足夠了,剩下的全交給華為。

網友評論:中國被西方制裁,聰明的華為開始反制裁。馬斯克在面對華為造車系統(tǒng)的沖擊時,開始繃不住了。

吉利和富士康與華為合作,做起了代工廠,這算是對馬斯克的一擊。

華為的激光雷達從技術上領先特斯拉的圖像雷達。車規(guī)級高性能激光雷達產品、DriveONE多合一的電驅動系統(tǒng)后,深知特斯拉算法即將被顛覆的馬斯克再看看自己的高成本,這算是對馬斯克的又一擊。

但是任正非堅稱華為不造車,但華為卻向汽車行業(yè)“滲透”得越來越多。

新能源汽車混戰(zhàn),對抗特斯拉,華為要“搞事情”了嗎?

可見,最近華為在汽車領域的觸角其實已經充分展開,不僅汽車相關的新技術頻繁發(fā)布,而且在商業(yè)應用上也是進展迅猛。三電系統(tǒng)逐步上車,車載傳感器方面更已經是汽車行業(yè)里的領跑者,隨著這次新的汽車相關專利公開,華為在汽車行業(yè)的布局將更加完善。

華為為何現(xiàn)在堅決聲稱不造車?

從外部來講,今年華為經歷了多輪業(yè)務風暴,穩(wěn)住陣腳,理順業(yè)務才是關鍵,而且華為與國內一眾整車廠商,包括北汽、廣汽、上汽、比亞迪、寶駿、東風等車企建立了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此時貿然造車,勢必要經受輿論爭議,也會引發(fā)行業(yè)合作車企的劇烈反彈。

從內部來看,華為沒有整車制造技術,智能汽車的解決方案還不成熟,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都不是華為最好的造車時機。

不過,華為也在尋找“最合適自己”的造車模式。北汽與華為已經共同建立了1873戴維森創(chuàng)新實驗室,以創(chuàng)新實驗室作為平臺,將華為的5G技術,以及這幾年在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方面所集成的未來用于智能網聯(lián)的無人駕駛技術,集成到北汽的新品牌ARCFOX上。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作并非局限于汽車映射方案HiCar和5G模組的小部件合作,更是集成華為智能網聯(lián)的整套技術。

2020年10月30日,華為將這一合作模式系統(tǒng)化,發(fā)布智能汽車解決方案HI,希望以全棧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與車企深度合作。

所以總的來說,雖然華為不直接造車,但在這些深度合作的項目中,可以積累完整的整車技術經驗,在此基礎上可以形成一條進可攻、退可守的商業(yè)路線。

最后,在新能源汽車的混戰(zhàn)中,特斯拉、大眾等國外品牌憑借品牌和技術的優(yōu)勢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勢頭很強,而自主品牌目前難有能真正抗衡國外巨頭的車企,比亞迪、蔚來、小鵬、理想等一線“作戰(zhàn)”的電動汽車品牌壓力巨大,此時華為出手,在芯片和智能化等領域能夠發(fā)揮特長,相信對于國內自主汽車品牌能夠提供有力的支撐,對此,我們也是很期待的!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