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即使滴滴倒了,網約車市場還能催生下一個滴滴嗎?

2021-07-08 09:16
歪道道
關注

滴滴大概沒有想到,自己會在這個仲夏又歷經一場大起大落。

7月4日,剛剛低調上市的滴滴就迎來當頭一棒,很快,話題“滴滴出行APP下架”迅速在社交平臺引起軒然大波,截止目前為止,微博話題的閱讀量已經超過14億,更有不少用戶瘋狂開發(fā)票,導致滴滴發(fā)票系統(tǒng)直接癱瘓。

集體開發(fā)票雖然比其他擠兌方式體面的多,但依舊難掩大眾的失態(tài)。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股市的老韭菜們,卻大呼抄底的時候到了。

這一幕總讓人感覺似曾相識。

回想2010年,網約車應運而生。十年時間轉瞬即逝,網約車行業(yè)歷經燒錢補貼、安全整改等市場風雨的同時,爭霸格局也基本塵埃落定。不可否認,滴滴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早在打敗優(yōu)步后,滴滴就占領了國內90%的網約車市場。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滴滴出現(xiàn)被下架后,就連滴滴最大的股東之一軟銀股價都一度下跌6%。對于滴滴的聲討,也從商業(yè)層面演變成了令人驚悚的亦真亦假的臆測。

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數(shù)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約車用戶規(guī)模達3.62億,占網民整體的40.1%。取得經營許可的網約車平臺公司有140多家,合格網約車駕駛員已達150多萬人,日均完成網約車訂單超過2000萬單。

如今,橫在前路的“高山”岌岌可危,落在后面的追逐者們似乎又燃起了新的斗志。

出行行業(yè)沒有蛋糕可以分

2010年,網約車的出現(xiàn)很大程度地解決了一些出行的原始弊端,隨后持續(xù)風生水起。根據網約車寶典APP調查數(shù)據顯示,2019年的網約車?焓袌鼋灰滓(guī)模將近2518億元,從2016年到2019年三年之內累計增長了3倍左右。

除了滴滴等互聯(lián)網巨頭在其中攪動風云之外,散落市場各個角落的小玩家也不計其數(shù)。根據天眼查數(shù)據,目前我國有超過3萬家網約車相關企業(yè),注冊資本在1000萬以上的企業(yè)也有238家。

曹操出行、美團打車、哈啰出行以及高德等后來者在市場上留下的印象也極為深刻。特別是滴滴流年不利,對于網約車市場而言,現(xiàn)有的格局被猝不及防地沖擊,無數(shù)新鮮血液一擁而上,躍躍欲試地等著取而代之。

7月5日,包括T3出行、如祺出行、萬順叫車、享道出行在內的多家網約車平臺,先后在微博上發(fā)布了用戶拉新相關的新活動。但現(xiàn)實的邏輯真的這么簡單嗎?答案似乎并不那么明朗。

首當其沖的就是滴滴橫貫在此,即便偶然折戟,可事實擺在面前,截止今年滴滴出行占據市場份額超過80%,APP下架也依然難以撼動原有的用戶規(guī)模。另一組數(shù)據顯示,在網約車監(jiān)管信息交互平臺統(tǒng)計的6.3億份訂單中,有6.24億訂單來自頭部平臺。

滴滴位居榜首,數(shù)量達到56200萬單,是排在第二名曹操專車的34倍。坦白來講,滴滴在網約車市場中的存在并非是一朝一夕便能輕易被瓦解的。當然,這只是整個大環(huán)境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點,畢竟照目前的局勢發(fā)展,說滴滴從此一蹶不振也不是沒有可能。

滴滴倒下,網約車市場還能催生下一個滴滴嗎?要知道,公開資料顯示,截止2018年網約車看似生長迅速,但實際在國內出行領域的滲透率只有3%。特別是一樁樁安全事故曝光在輿論與法律的紅線上,網約車一度被釘在恥辱柱上。

而且盈利也似乎一直是出行行業(yè)的一個難題,哪怕體量如滴滴,在2018到2020年,也常年處于百億級別的虧損狀態(tài),雖然在今年一季度,滴滴宣布首次取得季度盈利,凈盈利54.83億元,但主要歸功于投資收益的大幅增加,該部分收入與主營業(yè)務無關,并不可持續(xù),倘若剔除該部分收入,滴滴依舊處于虧損狀態(tài)。

連市場第一的滴滴尚且如此,其他網約車平臺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網約車出行看似用戶穩(wěn)固,實際也不是堅不可摧。數(shù)據服務平臺TalkingData的數(shù)據顯示,從2019年第三季度開始,國內網約車應用的日總活躍使用量同比下降6.3%,這是連續(xù)第五個季度出現(xiàn)下滑。

就算是2019年日活躍用戶占所有網約車活躍用戶93%的滴滴出行,乘客與司機端的APP使用量也分別下滑5%與23%。值得一提的是,滴滴出行3.77億年度用戶累計創(chuàng)造了1900億元原始交易總額。

換句話說,滴滴如此大的體量平臺平均每位用戶一年在滴滴支出不到600元,每月不足50元,而2021年Q1中出行市場客單價在24元左右,何況是其他小平臺。領域優(yōu)勢削弱、市場格局重塑、頭部玩家走下神壇……這對整個行業(yè)究竟意味著什么,是好是壞,還有待時間考量。

更為重要的一點,由于出行行業(yè)的特殊性,網約車監(jiān)管政策,會如同達摩克里斯之劍一直懸在所有人的頭上。

網約車難敵傳統(tǒng)出租車?

最開始,網約車以便利經濟、快速實惠等多重優(yōu)勢力壓出租車等出行方式,尤其是燒錢補貼階段,有時候打滴滴的費用便宜到與公交車齊肩,網約車司機動輒月薪過萬,也使這項自由職業(yè)成為中年人逃離職場壓力的不錯選擇。

不得不承認,2015年到2016年那波網約車大亂斗,時至今日還是用戶與司機共同懷念的一段時光。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比绻緳C師傅在想起當初每天幾個小時就能月入過萬的經歷時,這句狄更斯在《雙城記》的經典語錄似乎最為合適。

如今,最好的時代悄然過去,留下的局面似乎不太好看。

2019年2月份,打車成功率平均下降了7%,31個省會與直轄市出行數(shù)據顯示,超過50%的城市在2019年打車成功率明顯下降,節(jié)假日的情況更甚。相反地,出租車在一線城市對市場的把控更強。

2020年國慶前夕,網約車打車成功的概率不超過60%,以滴滴為代表,當日“滴滴崩了”、“滴滴回應系統(tǒng)崩潰”等多個熱門話題沖上微博熱搜,累計閱讀量高達8000多萬。

燃財經曾經做過測試,高峰時段從北京國貿到8公里之外的朝陽大悅城,滴滴快車的價格是30元,同時同路出租車的價格是25元。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現(xiàn)在網約車平臺派車等待時間越來越久,某些小平臺高峰期的等待時間超過30分鐘更是家常便飯。

有數(shù)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我國網約車司機人數(shù)達到3809萬,可平臺之間的司機流動率也常年在60%以上。第一批網約車司機有人月入3萬到4萬,補貼逐步停了以后,現(xiàn)在全國司機月均收入在6000元以下。

漲價和打車難成了影響用戶體驗的最大問題的同時,網約車司機的收入不升反降,出行平臺們卻也沒有盈利。

為什么會造成這種不符合商業(yè)邏輯的局面呢?

數(shù)據往往最有說服力。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從2019年到2025年,由出租車、網約車、順風車構成的中國四輪出行市場復合年增長率為7.5%,整體市場規(guī)模將在2025年過萬億,預計到2025年,出租車市場將繼續(xù)占領54%的市場份額,依然為其中最大的細分市場。

交通運輸部的數(shù)據也顯示,傳統(tǒng)出租車的客戶量占整體出租車客運量的70%以上,全國出租車日訂單量在5000萬上下,一年客運量達348億人次。與之相比,2019年滴滴國內網約車日單量在2400萬單左右,網約車日訂單量不足出租車一半。

潮水褪去,新興的網約車,似乎并沒有打敗傳統(tǒng)出租車,卻開始面臨內卷了。這與我們想象的劇本不一樣,實在令人遺憾。

滴滴下架,機會來了?

其實,早在2018年,網約車市場就沒有了往日的榮光,以往年平均增長率都在70%以上,但2018年突然下降至25%。有媒體統(tǒng)計過,頂峰時期,資本有高達160億美元流向到出行領域,到2018年的數(shù)額卻寥寥無幾。

但競爭卻一年比一年殘酷。

2018年寶馬注冊寶馬出行,2019年1月份,騰訊連續(xù)申請了多個與出行相關的商標,比如騰訊出行、騰訊打車等,吉利汽車推曹操專車,長城汽車做了一個歐拉出行,上汽集團有享道出行,BMW有即行出行,江淮汽車背后站的是和行約車……等等。

高端網約車一度被行業(yè)視為一個突破點,18年12月,寶馬中國在成都正式開啟了寶馬即時出行高端網約車服務,奔馳和吉利則提前兩個月聯(lián)手推出了耀出行,同樣主打高端專車出行服務。

時至今日,也未掀起什么浪花。

公開資料顯示,20017年7月,中國網約車用戶就已經達到了3.08億人,到2019年6月,這個數(shù)字達到4.04億人,但是此后一年多時間,用戶規(guī)模開始出現(xiàn)下滑趨勢, 2020年6月,用戶規(guī)模下降到3.4億人,并且還有持續(xù)下降的可能性。

在疲憊的市場背景下,依舊激戰(zhàn)不停,如何尋找下一步的增長點十分重要。2021年,滴滴就將出海作為拯救業(yè)務的一大支點,根據相關報道,滴滴的海外業(yè)務已經輻射超過15個國家,但其大部分收入仍來自國內移動業(yè)務,也就是說,滴滴的海外業(yè)務仍舊處于投入階段。

而其他網約車平臺,卻連出海尋找新機會的能力都欠缺。

當年曾經被滴滴打敗的Ube,卻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Uber將業(yè)務重心正在從出行轉移到外賣上,2020年,其移動業(yè)務收入從上年的107.07億元降至60.89億元,外賣業(yè)務收入則從14.01億元增至39.04億元。到2021年一季度,外賣業(yè)務收入占比已達到60%。

滴滴也曾經試圖進入外賣領域,但效果差強人意,畢竟美團餓了么一直牢牢把控著這一市場,其他網約車想要做的比滴滴更好,難度頗大。

如今,滴滴被下架,股民覺得抄底的機會來了,競爭對手們覺得超越的機會來了,資本覺得投資的機會來了,除了滴滴,似乎整個行業(yè)的機會來了。

但出行行業(yè),真的有這么多的機會嗎?

歪道道,互聯(lián)網與科技圈新媒體。同名微信公眾號:歪道道(daotmt)。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