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當孤獨時,我們的大腦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021-01-05 11:24
學術頭條
關注

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孤寡老人還是在外獨自漂泊的年輕人,一個人在獨處時往往會不自覺的思考很多事情,并感受到孤獨和備受煎熬。有研究表明,長期處于孤獨環(huán)境中,會影響我們的睡眠,對于大腦以及心血管系統(tǒng)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那么,人為什么會感受到孤獨呢?當孤獨時,我們的大腦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近日,來自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系的內(nèi)森·施普倫教授帶領的一支研究團隊,通過對英國生物醫(yī)學庫的大約4萬名中老年人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數(shù)據(jù)、遺傳學信息和自我心理評估進行了研究。
結果發(fā)現(xiàn),大腦的孤獨感與人腦中所謂的默認模式網(wǎng)絡(default mode network)密切相關。具體來說,約孤獨的人,大腦默認模式網(wǎng)絡越容易被激活,越容易對過去的事情進行思考和回顧。
對此,論文作者內(nèi)森·施普倫教授表示:“在缺乏希望得到的社會體驗的情況下,孤獨的個人可能會偏向于內(nèi)向的想法,如回憶或想象社會體驗。我們知道,這些認知能力是由大腦的默認網(wǎng)絡區(qū)域居間促成的。因此,這種對自我反省以及可能是想象的社會體驗的增強關注,自然會動用基于記憶的默認網(wǎng)絡功能!

該研究以“The default network of the human brain is associated with perceived social isolation”為題,發(fā)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雜志上。

神奇的默認模式網(wǎng)絡

關于默認模式網(wǎng)絡,哈佛大學的Germer教授曾有一個非常精準的概括,“人的大腦有一個部分叫作默認模式網(wǎng)絡(default mode network),位于頭部從前到后的正中間,在專注做事的時候不活躍,但在休息的時候特別活躍,它的主要功能有三個:形成自我意識;反思過去,擔憂未來;尋找問題”。

1953年,物理學家勞倫斯·索科洛夫進行了一項實驗:讓志愿者平躺在床上解算術題,與此同時,記錄下志愿者的腦電波和大腦中的含氧量。他試圖證明人們在絞盡腦汁時大腦會消耗更多的氧氣,然而結果卻出乎意料:志愿者在做計算時大腦所耗費的氧氣還不及閉目養(yǎng)神時消耗得多!

一直以來,人們都把大腦看作一臺隨時待命的計算機,平時處于休眠狀態(tài),當被要求處理各種任務時才重新啟動。但索科洛夫的實驗卻似乎預示著大腦在“放空”時仍消耗著不少的能量。

1  2  下一頁>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醫(yī)療科技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nèi)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