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作為華為第二增長曲線,到底要不要造車?
03
后發(fā):華為的智能汽車朋友圈
華為智能汽車戰(zhàn)略能否成功,更為重要的是看后發(fā)能量,“一個好漢三個幫”,作為新兵的華為,能否成功,還是要看“朋友圈”,即所謂的市場和生態(tài)。
當前華為針對不同車企的智能化需求采取三種不同深度的合作形式(以下由淺及深):
(1) 智能生態(tài)供應商:利用華為HiCar協(xié)助車企構建智能化駕駛生態(tài)。這一模式合作最廣泛,當然涉及的智能化部件也較少。比如吉利與華為合作HiCar、手機數(shù)字車鑰匙等。
(2) 智能化的整體方案供應商:利用華為DriveOne三合一電驅動系統(tǒng)、無線車載模塊,車載影音系統(tǒng)和HMS、HiCar等軟硬件上的全面合作。賽力斯SF5就屬于這個模式。
(3) HUAWEI Inside全棧式方案:在第二種模式基礎上還提供自動駕駛系統(tǒng)、鴻蒙車機與自研車載計算芯片在內的全套HI解決方案,并可授權在車身上使用HI品牌的Logo。典型代表就是北汽極狐。
按照華為官方說法,華為與全球主流車企建立了廣泛合作。但現(xiàn)實情況是,大部分的合作還停留在第一種,也是最淺的形式。
另外一個角度,目前華為合作最深的車企,不是同在深圳的比亞迪,也不是自主品牌龍頭吉利,而是陷入虧損的二線車企小康股份和北汽新能源。
先看北汽新能源,根據年報顯示,2020年北汽血虧64.82億元,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北汽仍然虧損8.54億元。從銷量上看,2020全年,北汽的銷量僅2.59萬輛。今年1-5月份,北汽累計銷量5374輛,業(yè)績絲毫沒有好轉跡象。
再看賽力斯的母公司小康股份(如果不是華為,估計知道這家公司名字的人都沒有幾個),公司已經連續(xù)三年虧損,而且是一年更比一年虧。電動車的銷量數(shù)據也是沒法看,根據乘聯(lián)會的統(tǒng)計,2020年賽力斯SF5全年僅銷售732臺,還不及五菱宏光MINIEV一天的銷量。(五菱宏光MINIEV上市270天銷量破27萬臺)
圖5:歷年小康股份扣非凈利潤趨勢,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那么問題就來了,強如華為為什么選擇這兩個“難兄難弟”?在我們觀察看來,歸根結底還是小康和北汽最沒有話語權,華為可以最大程度的掌握主動權。
以小鵬、蔚來、理想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均以全棧自研為主,頭部的自主品牌也有智能網聯(lián)的研發(fā)部門,讓他們跟華為在核心智能部件達成深度合作,無疑是自廢武功。
說的直白一點,一線車企都在竭盡所能將智能化技術掌握在自身手中。只有相對弱勢的車企不僅沒有能力自研,更沒有現(xiàn)金流支撐智能化的研發(fā),現(xiàn)階段就表現(xiàn)出了一種各取所需式依存關系。
頗具戲劇性的是,自小康股份成為華為智能汽車的朋友圈之后,小康股份的股價一路高歌猛進,近一年的漲幅高達808%,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峙逻@是華為智能汽車朋友圈在亢奮的市場情緒中成了“華為造富朋友圈”。
圖6:最近一年小康股份股價趨勢圖,資料來源:雪球
華為給自己的定位是做新“博世”,做增量部件供應商,更希望給車企做全棧智能解方案,這樣華為的軟硬件價值能發(fā)揮最大。但是華為跟大部分車企還是停留在第一種形式的合作上。華為的智能汽朋友圈雖然掌聲雷動,但真心一起玩的還不是太多。
04
終極命題:到底要不要造車?
去年11月25日,華為內部網站心聲社區(qū)刊出一份名為《關于智能汽車部件業(yè)務管理的決議》的內部決議文件,文件中提到:“以后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華為已經三番五次對外申明不造車,為什么大家還是不相信,更多車企是選擇象征性的合作,而國內第一大車企上汽集團甚至表面的和平都不要,選擇朋友圈屏蔽華為。
其實翻看歷史就不言自明了。華為以前也說過不造手機,當時的情況如出一轍,最后呢,華為不光推出P、暢享、麥芒、Mate等系列,還采取華為+榮耀的雙品牌戰(zhàn)略,華為將手機做到國內第一,全球前三。還有華為此前也說不造電視,最后甚至還來了個智慧屏。
華為一直重申“不造車”,暗示著華為要做車企的“朋友”而不是“競爭對手”,解除眾多車企的防范心理,吸引更多的朋友。然而,在文件的末尾,又寫著“本文從發(fā)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為3年”。
大家都知道華為的研發(fā)能力強,每年的研發(fā)投入更是不計其數(shù)。在今年的華為HI新品發(fā)布會上,華為對外宣稱:2021年華為在汽車研發(fā)上的投資將達到10億美元。這比三家造車新勢力在去年的研發(fā)投入總和還要多。
按常理推測,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布局主要會有以下兩種結果。一是華為一直不造車,專心做只差外殼的“解決方案”供給車企,長期以往,車企很可能會淪為其代工廠。二是華為當下不造車,過個三五年再造車。
還有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值得沉思:寒武紀。早在2017年,華為在NPU領域還比較薄弱,所以當年華為麒麟970芯片是集成寒武紀的NPU,緊接著第二年,華為又推出了同樣集成寒武紀雙核NPU的麒麟980芯片。但是到了2019年,華為推出麒麟810,用上了自研的NPU。
不可否認,華為的入局為智能汽車領域注入一股新鮮血液,再度強化了錦緞研究院一直在強調的汽車智能化趨勢。而且,華為的智能化部件可以更好的賦能車企,加速國內的智能網聯(lián)汽車發(fā)展。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華為的汽車轉型之路注定是顛簸的,只有用更包容的態(tài)度對待造車朋友圈、更長的時間去證明自己不與客戶爭利的戰(zhàn)略定位,才能迎來更多真心合作的頭部車企。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4 “寧王”再出手
- 現(xiàn)場技術支持工程師(汽車) 易思維(杭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結構工程師-汽車電子事業(yè)部(J10116) 深圳奧尼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IE工程師(汽車智聯(lián)) 惠州碩貝德無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銷售經理(汽車新能源行業(yè)) 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項目經理(汽車內飾&汽車電子) 伯恩光學(惠州)有限公司
- 銷售總監(jiān)-汽車電子方向 深圳市智立方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 高級軟件工程師 廣東省/深圳市
- 自動化高級工程師 廣東省/深圳市
- 光器件研發(fā)工程師 福建省/福州市
- 銷售總監(jiān)(光器件) 北京市/海淀區(qū)
- 激光器高級銷售經理 上海市/虹口區(qū)
- 光器件物理工程師 北京市/海淀區(qū)
- 激光研發(fā)工程師 北京市/昌平區(qū)
- 技術專家 廣東省/江門市
- 封裝工程師 北京市/海淀區(qū)
- 結構工程師 廣東省/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