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比疫苗“偶合癥”更該提防的是疫苗“陰謀論”

2022-06-07 09:40
多肽鏈
關注

《多肽鏈》原創(chuàng)出品

作者|嚴睿

編者按:

最近一段時間,《多肽鏈》微信公號后臺有很多留言,要我們評論關于接種新冠疫苗后,一些人罹患白血病和1型糖尿病的問題;我們的主創(chuàng)作者,也接收到了很多朋友關于此事的問詢。

甚至是要求我們做出表態(tài)或者“站隊”!

事實上,三個月前《多肽鏈》就關注到了很多關于新冠疫苗的網絡傳言,并且一直有所關注這個問題,也與一些醫(yī)生、疫苗企業(yè)的科學家進行了一些溝通,但始終沒有發(fā)聲。

一方面,我們認為醫(yī)學是極其嚴謹的學科,作為醫(yī)療健康領域財經商業(yè)內容的創(chuàng)作者,《多肽鏈》沒有資質,更沒有能力從專業(yè)研究的角度去評論分析;另一方面,我們從種種輿論的走向觀察,認為出現一些聲音的出現恐怕已經不僅僅是純粹的學術或者專業(yè)的討論了。

新冠疫苗接種涉及每一個公民,因此有廣泛的社會性討論基礎,也非常容易引發(fā)公眾輿論的參與,但在大部分時間里,關于接種新冠疫苗的種種認知和問題,公眾端更多是從網絡傳言中獲得的。

這讓沒有什么基礎知識的大眾群體,很難辨?zhèn)巍N覀儜摼璧氖,有夾帶“私活”,動機不純者,利用這種公眾的信息差,進行網絡輿論的誘導。

如果稍稍留意和回顧一下這段時間出現的各種聲音,我們就可以發(fā)現一些線性變化的論調:從最初的“疫苗無用論”到最近舉例說明的“疫苗有害論”,再到有所指的“疫苗企業(yè)有罪論”……

層層遞進、層層加碼,再和以“陰謀論”、“利益論”來包裝,并且一遇到反問,就會祭出“時代的塵埃落在每個人的頭上都是一座山”的“民粹論調”來搪塞。

因此,《多肽鏈》希望于公眾層面討論關于新冠疫苗乃至所有疫苗的時候,我們最起碼要恪守的是尊重專業(yè)、尊重科學、尊重事實,不逾矩的理性討論。

讓上帝歸上帝,凱撒歸凱撒。

這很重要,我們看到很多醫(yī)生在表達這個問題看法時的謹慎,也看到很多沒有科普資質的傳統媒體卻在“論證”專業(yè)問題,自媒體卻在博眼球討論“疫苗利益”的問題。

這種逾矩的現象越多,誤導公眾的可能性就越大。

《多肽鏈》常年跟蹤調研醫(yī)療健康企業(yè),從近期我們收集到的一些醫(yī)療機構負責人及疫苗企業(yè)的反饋信息整理如下:

北京某知名血液病醫(yī)院院長向《多肽鏈》表示,這段時間從該院的門診量和門診病例看,并沒有發(fā)現異常增多或者關聯疫苗接種的白血病病例;從該院長了解到的上海幾家腫瘤醫(yī)院的情況亦如此;

某創(chuàng)新藥和疫苗上市公司的一位科學家從疫苗的研發(fā)和作用機理角度,告訴《多肽鏈》無論是哪一種技術路線的新冠疫苗,在研發(fā)過程中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是需要無數次試驗驗證的,疫苗上市也面臨著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嚴苛的審批手續(xù),幾乎不可能存在傳言中的利益關聯。

一位藥學出身的醫(yī)藥行業(yè)投資人則向《多肽鏈》表述,目前人類對抗大規(guī)模流行病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手段還就是疫苗。各個企業(yè)在投入疫苗研發(fā)時,也是在冒很大風險,很難從一開始就獲得確定性收益。很多時候,也是通過疫苗研發(fā)來展示企業(yè)的技術能力,過度關注和質疑疫苗企業(yè)獲利的問題,太過陰謀論。

同時,《多肽鏈》也在與一些醫(yī)科專業(yè)的科普作者有所聯系,尋找一些從專業(yè)視角來分析疫苗問題的科普文章。

今天特意選擇了一篇近期我們看到的,認為較為理性、客觀的分析疫苗接種后出現“偶合病例”的科普文章,以此回應我們讀者粉絲與朋友圈的問詢:

以下為目前在美從事生物科研,擔任藥企研發(fā)工作的科普作者“Y博的科普園”的相關主題文章,該文發(fā)布于微信公眾賬號:一個生物狗的科普小園

以下為原文內容:

疫苗接種后白血病或糖尿。号己弦部梢允呛芏嗖±

申明:僅代表個人(Y博的科普園)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與單位

自新冠疫苗接種后發(fā)生白血病的群體在網上發(fā)聲后,又有疫苗接種后出現一型糖尿病的群體要求做相關調查。

我當然支持要求衛(wèi)生部門與藥企公布更多數據。只不過從疫苗的作用機理,以及新冠疫苗在全球的安全性跟蹤來看,新冠疫苗與白血病、一型糖尿病都沒有關聯。

即使滅活疫苗在內地公布的安全性跟蹤較少,比如中國疾控中心網站上唯一一個新冠疫苗不良反應的跟蹤報告于2021年5月28日公布,數據是從2020年12月15日到2021年4月30日,對應當時2.65億劑次接種[1]。

可內地接種的主力——科興與國藥兩家的滅活疫苗在境外也有接種。從香港嚴密且時常更新的安全性跟蹤看,不良反應中并沒有白血病與一型糖尿;智利、巴西等使用中國疫苗的國家也未有報道。

從以上情況看來,這些患者群體遇上的更有可能是與疫苗接種僅有時間前后的偶合。一些人可能覺得在網上看到相關病例不少,怎么還能是偶合。實際上,偶合的疾病也可以有很多例。

根據1990-2017年的一項全球疾病分析,中國每年新診斷的白血病超過14萬例[2]。而根據2018年的一項研究,中國2017年新發(fā)一型糖尿病超過1.3萬例,而且發(fā)病率還一直在上升[3]。

中國新冠疫苗接種截至2022年6月3日已達33.8億劑次,超過90%的人接種過新冠疫苗[4]。

如此高的疫苗覆蓋率,意味著絕大部分疾病自然會發(fā)生在接種過疫苗的人身上——這與因果關聯無關。

這就好比南方吃米飯多,北方吃面食多,自然會出現南方癌癥病人多以米飯為主食,北方癌癥病人多以面食為主食。但總不能說米飯在南方致癌,到了北方換成面食致癌吧?

我們可以做一些粗略計算,看看僅憑偶合,疫苗接種后出現的白血病與一型糖尿病能有多少。

網上兩個患者群體都提到未成年人患病,實際上一型糖尿病與白血病中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本身就多見于未成年人。我們就來計算未成年人中的偶合。

中國在2021年6月批準了滅活疫苗在3-17歲未成年人中的緊急使用授權[5]。距今正好一年,到今年3月內地3-12歲兒童接種率已達88%,12-17歲更是近100%[6]:

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中國未成年人都在過去一年不到的時間接種完了兩針疫苗(18歲以下尚無增強針)。中國一型糖尿病0-14歲每十萬人每年發(fā)生1.93例,15-29歲稍低為1.28例[3]。

依據表中3-11歲1.555億兒童88%接種率,有1億3684萬3-11歲的孩子在過去一年接種了新冠疫苗。

對應十萬人出現1.93例一型糖尿病,自然情況下,這么多孩子一年將有2641例一型糖尿病。而12-17歲9476萬青少年幾乎100%接種,姑且以15-29歲的一型糖尿病發(fā)生率計算,一年這一人群新增一型糖尿病為1213例。

這些病例數也可以理解為相應人群里一型糖尿病的自然背景發(fā)生率。只有接種人群里某個疾病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它的自然背景值,才能說疫苗可能增加了相應的患病風險。

一些人可能會說發(fā)生的病例是剛打完疫苗沒多久,哪能那么巧合?

我們就來看打完疫苗一個月內的偶合,未成年人接種是兩針間隔一個月,從第一針打完到第二針后一個月,這個接種后“短時間”實際對應了兩個月時間,占了一年的六分之一。

把上述3-11歲2461例,12-17歲1213例一型糖尿病直接除以6,分別有410例與202例會隨機出現在接種完一個月的“短時間”內。而網上提到的一些案例出現時間離接種間隔時間更久,對應潛在的偶合病例總數更多。

再來看白血病,根據2017年的統計,中國1-5歲兒童白血病每年每十萬人發(fā)生5.54例,5-10歲為3.49, 10-14歲為3.12[7]。以5-10歲的3.49例每十萬人來計算3-11歲接種過疫苗的兒童自然發(fā)生的白血病病例數,為4776例。

假設15-17歲白血病發(fā)病率與10-14歲類似(美國的統計數據即如此[7]),那么中國接種完新冠疫苗的12-17歲青少年人群,一年新增的白血病為2957例。

隨機發(fā)生在打完針一個月的短時間,3-11歲兒童偶合病例796例,12-17歲青少年偶合493例。所以,并不是只有零星幾例才是偶合,隨著絕大多數國人接種了新冠疫苗,偶合病例完全可能占到一些疾病的很大一部分。

而很多人過去這一年還接種了三針疫苗,對于“打完疫苗沒多久”也會因此產生錯覺。以前兩針間隔一個月,第三針間隔半年為例,一年12個月會有3個月是剛打完疫苗一個月的狀態(tài)。

網上針對白血病與一型糖尿病的討論,另一大誤解是遺傳因素。一些人覺得患者沒有家族史而發(fā)病不正常,這是混淆了受遺傳因素影響的疾病與遺傳疾病。

白血病的致病機理是血細胞出現了基因變異導致癌變,這種基因變異不一定要來自家族遺傳——絕大部分白血病都沒有家族史,也與遺傳無關,是后天發(fā)生了血細胞出現了基因變異。

一型糖尿病則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是人體的T細胞攻擊胰島細胞,讓人喪失了分泌胰島素的細胞,進而喪失血糖調節(jié)能力,發(fā)生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種類繁多,均涉及免疫系統的敵我識別出了問題,對自我的“忍耐”出現異常。

免疫識別也是由基因決定,因此受遺傳因素影響,比如器官移植的配型是尋找受體免疫系統能“忍耐”的供體器官,基礎就是免疫識別相關受體的基因型。

由于這種基因的基礎,有一型糖尿病的家族史,或自身免疫疾病的家族史,會增加發(fā)生一型糖尿病的風險。但這種風險增加,第一不意味著有家族史就必然會發(fā)病,第二也不意味著沒有家族史就不會患病。因為這類自身免疫病的風險是很多個基因共同影響的,除此之外還有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

例如,普通美國人群里0.4%的人患有一型糖尿病,若兄弟姐妹中有病史的,發(fā)病率則高達6%。這無疑顯示了遺傳的影響。但同時,超過85%的一型糖尿病患者沒有家族史,占了實際患者的絕大多數[8]。

因此不能認為這是絕對的家族相傳的遺傳病。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一些媒體不顧科學,將海外極少數疫苗接種后的偶合疾病大肆宣揚為新冠疫苗的不良反應。這種荒謬行為最終導致的是公眾對各種新冠疫苗的安全性信心都出現下滑。而國內極少公布疫苗安全性數據對此更是毫無幫助。甚至是一年前中疾控公布的安全性跟蹤,只提到了明確因果關系的不良反應[1],實際此類跟蹤也應包括尚未明確因果的不良事件,并對所有不良事件做分析。

我們是需要公布更多更完善的跟蹤數據來回應關于疫苗安全性的疑慮。但從科學性、海外數據來看,最近公眾擔心的白血病與一型糖尿病更有可能是偶合。

而偶合解釋的不僅是一兩個罕見病例,當疫苗接種率很高時,偶合病例很可能不是少數。

       原文標題 : 比疫苗“偶合癥”更該提防的是疫苗“陰謀論”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醫(yī)療科技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